动物们是怎么喝水的?
饮水的动物
有些动物会饮用天上掉下来的雨水,也有些动物会饮用附近湖泊、小溪或是游泳池里的水。但也有许多动物饮用不同的水,像海洋动物海豚就喜食盐度较高的海水,但偶尔也会饮用温度、盐度较低的海水或小河里的水;河马是饮水量最大的动物,特别爱喝清澈的水,有时在河里一待就是几小时;狮子的饮水量较少,一般只在酷热或在长途跋涉后才会喝水;而像耗牛、羚羊等食草动物,则喜欢饮积雪化成的雪水。饮水的动物一般是消化性强、胃液含量大的动物。而一些食草性动物则因胃肠道的酸碱度高,消化道消化吸收能力弱,胃液分泌量相对较少,其饮水量就小些。
饮水量最多的动物要数鱼的了。像鲤鱼,在水中的呼吸频率可达每分钟100-300次,每次呼吸都要摄取大量水分。鲫鱼在静水中的耗水量约占体重0.8%-2.0% ,水的消耗量与水温、活动性和鱼体大小成正比。一些在海中生活的鱼类,因处于缺氧条件,它们的一顿食欲有时可达自身体重的20%-40%,比家畜家禽吃得还多。这么多吃进去的水,绝大部分又从尿液、汗液、脱落的皮肤细胞和随粪便排出的有机物中排泄出去了。
尿液中的水
各种动物,包括人,其尿液中的水,95%以上是体外的水,而与食肉或素食无关。动物在运动中消耗的能量,主要在肌肉中转化为热能,而当肌肉活动产生多余的热量时,则以尿的形式将多余的水排泄排出体外。
动物需水量与动物体重、天气、环境、摄入食物等因素有关。一般讲,动物越大量,需水量越多。小猴一斤饮水三斤,狼半斤饮水一斤二两。天气热,运动量大,食物含盐多,都需水量多。
但喝多少水才够?动物的尿在颜色、气味、气味上各有不同,其含水量的多少也能看出区别。一般讲,白色愈多,说明含有无机盐类较少,含水多发黄,水分多的尿大多呈灰白色、黄白色或带绿色。其吸收能力愈强,所排出的尿愈少。尿的颜色,还与动物的血色素有关。血色素高,排出的尿色深;血色素低,尿液的颜色就浅。运动后,由于体外水分消耗很多,所以尿液减少,颜色变深,甚至部分动物出现浓缩现象。如果动物有发炎现象,尿液略带红色或棕色。不过,正常的尿液是略带黄色。